哪些動物可以傳播狂犬病?
狂犬病是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,病死率幾乎為100%,人類病例基本都是被動物感染所致,那是不是所有的動物都會感染或傳播狂犬病呢?答案當然是否定的。理論上講,所有的哺乳動物可以感染并傳播狂犬病,而像魚類、鳥類、兩棲類(青蛙)、昆蟲、爬行類(蛇、蜥蜴)等動物是不感染、也不傳播狂犬病的,因此被非哺乳動物致傷后沒有必要接種狂犬病疫苗,但是需要專業的處理傷口,畢竟這些動物可能攜帶其他病毒或細菌。
首先我們明確什么是哺乳動物,主要特點包括:有脊椎、胎生、有奶喝、體溫恒定等,例如象、虎、犬、貓、狐貍、鼠、兔以及海豚、鯨魚等,當然我們人類也是哺乳動物。所有的哺乳動物可以作為理論上的傳染源或易感動物,但在實際中很多動物缺乏被感染的條件,并不能被感染。例如水中的哺乳動物,截止目前并未發現它們患狂犬病,不感染自然也不會傳播。世衛組織認為,狂犬病常見的傳染源以犬類為主,幾乎占到90%以上,其次為貓、蝙蝠、雪貂以及其它野生動物,包括狐貍、狼、貓鼬等。
在我國主要還是以犬為主,這其中包括家養寵物犬和流浪犬,其次是貓和一些野生動物。我國科學家確實在華南、西南等地一些蝙蝠體內發現了狂犬病病毒;但是在我國蝙蝠導致人狂犬病的案例鮮有報道,可能的原因是我們國家的吸血蝙蝠很少,絕大多數的蝙蝠以植物果實和昆蟲為食,不主動攻擊動物,傳播鏈沒有形成。而在我國西北地區存在野生動物諸如紅狐、狼等作為傳染源的情況。
有一些特殊情況,諸如家養寵物倉鼠、兔、實驗用白鼠等,如果這些動物為封閉飼養,完全杜絕與外界動物的接觸,沒有傳染來源,感染和傳播狂犬病的風險也極低。還有就是飼養的家畜,如牛、馬、羊、豬等,沒有主動攻擊,而是在喂食、發情、哺育后代等期間發生偶然攻擊行為,患狂犬病的風險也是極低的。通過以上情況,我們了解到犬和貓是狂犬病的主要傳染源,其次是野生動物。
最后我們要強調的一點是,通過大量的實踐證明,狂犬病可防不可治,一旦被可疑動物致傷后,不要驚慌,盡快到附近的動物致傷門診進行規范化處置,其中包括傷口的清理、消毒,合理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以及規范全程完成疫苗接種。說到疫苗接種,目前國內均為肌肉注射法,包括五針免疫程序和“2-1-1”免疫程序,兩種程序在全程免疫后保護效果相同,同等推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