狂犬病俗稱“瘋狗病”,是我國法定管理的乙類傳染病。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獸共患中樞神經系統傳染病,臨床表現以恐水、畏光、吞咽困難、狂躁等為主要特征,是迄今為止人類唯一病死率高達100%的急性傳染病。我國是受狂犬病危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,狂犬病暴露及其導致的死亡已成為我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。
近年來,針對嚴峻的狂犬病疫情,衛生部門與公安、農業、藥品監管等部門密切配合,積極開展了各項防治工作。一是建立聯防聯控工作機制,衛生部和農業部建立了人畜共患病聯防聯控機制,進一步加強信息交流和防控合作。二是強化全國狂犬病監測工作,衛生部制定下發了《全國狂犬病監測方案(試行)》,明確了狂犬病監測工作的職責和監測內容,對狂犬病監測信息的收集、利用及保障措施提出了具體要求;建立并完善了全國狂犬病監測網絡,在安徽、湖南、廣西、貴州等省(區)建立了國家監測點,主動開展疫情監測工作。三是加強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技術指導,制訂了《狂犬病暴露后處置工作規范(試行)》,對全國醫療衛生單位暴露后處置工作提出要求,不斷加強對狂犬病防治專業人員的培訓和指導。四是大力開展狂犬病防治知識宣傳普及活動。各級衛生部門積極行動,組織開展“世界狂犬病日”等宣傳活動,深入到農村和基層,重點宣傳狂犬病的危害、犬只登記管理及人群暴露后處置常識,提高群眾對狂犬病防治知識的知曉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