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骨骼 美好生活
——2017世界骨質疏松日
一、骨質疏松癥的誤區——絕非簡單的“缺鈣”
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全身代謝性骨骼疾病,特點是骨量減少、易骨折。老年人全身臟器功能逐漸減退,特別是腎功能衰退明顯,致使體內活性維生素D缺乏,繼而引起人體對鈣的吸收利用率下降,骨量減少。并且肌肉平衡能力下降更易跌跤,骨質疏松造成的骨折發生率也大大上升。此外,女性從更年期開始,卵巢功能衰退所致的雌激素驟然減少,也會加速骨量丟失,加重骨質疏松癥狀。
二、骨質疏松癥的危害——寂靜的流行病
骨質疏松、骨量丟失本身在多數時候并沒有明顯的身體癥狀,因此它在醫學上又被稱為“寂靜的流行病”。老年人只有當骨量丟失達到比較嚴重的程度,發生腰背疼痛、身高縮短、甚至骨折時,才會對骨質疏松引起重視。骨質疏松癥導致骨折的死亡率僅次于心血管疾病,已經引起國際醫學界的高度重視。老年人因骨質疏松引起的髖部骨折,1年內死亡率高達20%,致殘率更是高達驚人的50%。 因此,老年人群體是尤其需要注意預防骨質疏松癥的。
三、骨質疏松癥的預防——飲食+運動+藥物
骨質疏松癥的病理改變是不可逆的,因此預防比治療更重要。為了維持骨骼健康,延緩骨量流失,人體需要每日從飲食中攝入足量的鈣和維生素D。老年人每天鈣的攝入量應不少于800-1000毫克,含鈣高的食物包括各種奶制品、豆制品、芝麻醬、海帶、蝦米等,富含維生素D的食品有禽類、蛋類、動物肝臟等。除了合理的飲食,維持每日適量的運動也是不可缺少的,特別是適量的戶外運動,并保證充分的日光照射,在預防骨質疏松中具有重要作用。
在骨質疏松的治療及預防藥物中,活性維生素D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,它既能增進人體對鈣的吸收利用,促進新骨形成,又能減少骨量丟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