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氣污染對肺癌發病的影響日趨明顯
由浙江省腫瘤醫院、浙江省抗癌協會聯合主辦的2015第三屆杭州國際腫瘤學論壇上,浙江省腫瘤醫院副院長陳明教授表示,近年來,肺癌患者當中腺癌的比例在逐年上升,大氣污染對肺癌發生和發展的影響日趨明顯。
腺癌比例20年間上升10%
陳明教授說,肺癌主要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,而非小細胞肺癌中,主要包括鱗癌和腺癌。通俗來說,鱗癌的發生和吸煙有密切關系,而腺癌大部分與基因突變、環境影響等外界因素有密切聯系。
“20年前,腺癌在肺癌中的比例在30%左右,但近年來,腺癌的比例逐年上升,目前比例在40%左右,20年上升了10%。”陳明教授說,從日常門診來看,肺癌患者當中,明確有吸煙史的肺癌患者有所下降,沒有明確癥狀的肺癌患者呈上升趨勢。
浙醫二院連續三年對醫院的肺癌患者統計監測顯示:2011年度,醫院肺癌患者899例,其中腺癌413例,鱗癌235例;2012年度,醫院肺癌患者988例,其中腺癌510例,鱗癌239例;2013年度,醫院肺癌患者999例,其中腺癌582例,鱗癌239例。
從數據上看,醫院肺癌的患者呈逐年遞增趨勢,從所患肺癌的類型來看,腺癌的比例每年都在增加,而鱗癌的比例沒有明顯變化。這說明,導致肺癌發生的因素發生了變化,雖然吸煙仍是誘發肺癌相關的直接因素,但環境因素對肺癌發生和發展的影響已經越來越重要。
陳明教授說,大氣污染對肺的傷害不容忽視。大氣中的PM2.5可以直接進入肺中,對肺部造成傷害;肺部承擔血液循環的重要作用,血液通過肺獲得氧氣排出二氧化碳,這個過程中,PM2.5可以隨著血液全身播散到相應器官。而PM2.5表面附著的有害物質,包括一些多環芳烴類,是很強的致癌物質。
實驗證實PM2.5和肺癌有關
雖然目前國內并沒有做過系統研究,也沒有流行病學以及臨床醫學來證實PM2.5和肺癌的發生有直接關系,但國外已經有不少研究證實,PM2.5和肺癌的發生有直接關系。
加拿大曾就PM2.5對肺癌的影響做過大規模的人群調查,相關專家收集了20萬人的樣本,經過長達20年的觀察,最后發現,PM2.5數值高的地區,肺癌發生率和死亡率明顯比PM2.5數值低的地區要高得多。
2005年至2006年,浙醫二院黨委副書記、呼吸內科副主任王凱主任醫師在美國做的博士后研究課題,就是關于PM2.5。他用專門的機器收集了汽車尾氣和工業廢氣,濃縮形成PM2.5顆粒,把顆粒滴入老鼠的氣管和肺部,來觀察老鼠肺部的變化。結果發現,滴入顆粒的老鼠肺部發生了急性的炎癥,出現了氣管炎、肺氣腫等表現,同時,和肺癌相關的一些基因也被激活了。
45周歲以上吸煙人群每年最好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掃描
陳明教授說,任何物質燃燒都會產生顆粒物,包括PM2.5。香煙煙霧里的PM2.5懸浮在空氣里,還會粘在被子上、窗簾上,成為二手煙。即使家里有通風、空氣過濾等裝置,都不能有效杜絕煙草煙霧中PM2.5的危害。因此,要抵御PM2.5的侵害,首先自己以及周圍的人要戒煙。
“年齡在45周歲以上,且每天吸煙支數乘以煙齡大于400的人群,是肺癌的高危人群,有必要每年做一次低劑量的螺旋CT掃描。”
和吸煙有關的鱗癌比例穩定和環境有關的腺癌上升明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