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學健走,健康伴你行 ——第四屆“萬步有約”健走激勵大賽開始啦
5月11日,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組織的第四屆“萬步有約”健康激勵大賽正式開始。我縣第3次組隊參加大賽,共有24個參賽單位33支參賽隊伍406名隊員參賽,他們將通過100天的科學健走,初步養成“日行萬步”好習慣,預祝他們在大賽中取得好成績!
身體活動不足是造成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。中國成人經常鍛煉比例僅為18.7%,20~49歲勞動力人口參加鍛煉的比例則更低。健走是一項鍛煉效果明顯、適宜人群廣泛、安全性高、參與門檻低、可以隨時隨地參與、易于長期堅持的運動方式,對慢性病防控有非常好的效果。
一、科學健走四要素
1.身體狀態
從側面看使身體保持一條豎直的垂線。耳朵最高點、肩峰、股骨大轉子這三個點保持一條豎直的垂線。肘關節屈曲成80-100度角,保持不變。
2.步幅大小
最好將步幅控制在身高的0.4-0.5倍之間。
3.健走時間
醫學研究證明,連續健走30分鐘以上,燃燒脂肪最有效,走到身體微微出汗是理想狀態。
4.速度節奏
健走的時候,步頻以每分鐘100-130步為宜,速度大約每小時5-7公里,以呼吸有些急促,但能清晰講話為最佳。
二、健走前別忘了熱身
健走前充分熱身可以潤滑關節、增強鍛煉效果、預防運動損傷。否則會導致鍛煉效果降低,身體各關節干澀易勞損。
1.頭部運動—讓你的肩頸更健康
身體直立,雙手叉腰,雙腳打開與肩同寬;頭部依次前側,右側、后側、左側拉伸,盡可能使頸部有明顯抻拉感。
2.伸臂搖擺—讓你的上肢更柔韌
身體直立,雙腳打開與肩同寬;先將雙臂向前平舉,然后同時向右振臂,然后向左振臂;還原后換另一側交替進行。
3. 弓步下蹲振臂—讓你的雙腿更舒適
雙腳前后開立,右腳在前,左腳屈膝下蹲,同時向后振臂;還原后換另一側交替進行。
4.弓步提膝—讓你的膝關節更安全
弓步站立,右臂在前,左臂在后,呈擺臂姿勢;右腳蹬地,右腿提膝向前,使大腿與地面平行,同時擺臂;還原后換另一側交替進行。
三、健走后拉伸很重要
健走后不拉伸,身體柔韌性會下降低,易于疲勞;健走后充分拉伸可以消除身體疲勞、增強身體柔韌、提升鍛煉效果。
1.拉伸大腿前側—提高平衡能力,膝關節更長壽耐久
身體直立;右手抓住右腳踝拉向臀部,使大腿前側有明顯抻拉感,同時伸展左臂;還原后換另一側交替進行。
2.拉伸大腿后側—緩解肌肉疲勞,減少運動受傷幾率
身體直立,雙腳打開比肩略寬;上體前屈,雙腿伸直,用手盡量觸碰地面,使大腿后側有明顯抻拉感。
3.拉伸肱三頭肌—上半身徹底伸展,增強上肢力量
身體直立,雙腳打開與肩同寬;抬右臂,屈肘,右手置于上背部,用左手扶右手肘,拉向左側,使右大臂有明顯抻拉感;還原后換另一側交替進行。
4.拉伸前臂—活動你的前臂,讓你的上肢更加柔韌。
雙手從側面抬起,同時吸氣抬頭,停1-2秒后呼氣,身體向前下方彎曲,同時放松背、肩和臂,重復此動作3-5次身體直立,雙腳打開與肩同寬;右臂伸直抬起,掌心向前,指尖向下,左手將右手拉向身體,使右前臂有明顯抻拉感;還原后換另一側交替進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