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災過后,如何預防傳染病?
洪災過后,如何預防傳染病?(一)
洪水災害極易造成疫病流行,一些多年不發生或很少發生的疫病,一些在正常年份不會發生的疾病,由于洪水的緣故,亦有可能發生。目前雖然沒有疫情發生,但防病防疫是一項長期的工作。
(1):水災過后需要注意和預防哪些疾病?
首先要預防的是腸道傳染病,如霍亂、傷寒、痢疾、甲型肝炎、手足口病等。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洪澇期間極易發生的,如鼠媒傳染病:鉤端螺旋體病、流行性出血熱等;水災過后還可能患皮膚病:浸漬性皮炎、蟲咬性皮炎、尾蚴性皮炎。另外還要注意防治食物中毒、農藥中毒等。
(2):水災過后如何防治傳染病?
腸道傳染病的預防:
1.要做好飲用水源保護,搞好飲水衛生。飲水衛生是災后預防控制腸道傳染病的關鍵措施,做好水源保護,防止水源污染。要推行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對飲水進行消毒,確保受災群眾喝上合格飲用水。
2.病人及帶菌者隔離治療與預防性服藥。對廁所和病人嘔吐物、地面、衣物等進行嚴格消毒。
3.注意飲食衛生。做到不吃腐敗變質的食品、不吃淹死的家禽家畜,不吃霉爛變質的糧食,不使用污水洗瓜果、碗筷,不生吃海水產品,不喝生水,生熟食品要分開,食物要煮熟煮透。
4.洪水退后,水淹地區的村莊和住戶必須進行徹底的室內外環境清理,及時清除處理LJ、人畜糞便,開展內外環境消毒和衛生處理工作,做到洪水退到哪里,環境清理就搞到哪里,消、殺、滅工作就跟到哪里。
5.要養成良好衛生習慣。做到飯前便后要洗手,把住“病從口入”關。
鉤端螺旋體病的預防:加強豬的管理,將豬圈養,避免豬尿等排泄物隨洪水污染四周環境;洪災后立即加強滅鼠;出現發熱、全身酸痛、結膜充血等癥狀時及時就醫。
瘧疾的預防:蚊媒防治主要包括各種防蚊滅蚊措施,如使用紗窗、紗網、蚊帳和各種防蚊滅蚊藥物等;治理環境,清除室內外積水,消滅蚊蟲孳生地;積極治療病人。現癥病人要及時發現,及時根治。瘧疾治療不僅解除患者的疾苦,同時也是為了控制傳染源、防止傳播。
洪災過后,如何預防傳染病?(二)
在發生洪澇災害后,為了保護自身健康、減少疾病發生,我們應該做到以下這些方面:
1.注意飲用水衛生。不喝生水,只喝開水或符合衛生標準的瓶裝水、桶裝水;裝水的缸、桶、鍋、盆等必須干凈,并經常倒空清洗;對臨時的飲用井水、河水、湖水、塘水,一定要進行消毒。
2.注意食品衛生安全。不吃腐敗變質或被污水浸泡過的食物;不吃剩飯剩菜,不吃生冷食物;不吃淹死、病死的禽畜和水產品;食物生熟要分開;碗筷要清潔消毒后使用;不要到無衛生許可證的攤檔購買食品。
3.注意環境衛生。消除住所外的污泥,墊上砂石或新土;清除井水污泥并投以漂白粉消毒;家具清洗一遍再搬入居室;整修廁所,修補禽畜圈。不要隨地大小便,糞便、排泄物和垃圾要排放在指定區域;
4.加強家畜的管理。豬要圈養,搞好豬舍的衛生,不讓其尿液直接流入水中,豬糞等要發酵后再施用。管好貓、狗等家禽動物。家畜家禽圈棚要經常灑滅蚊藥;欄內的禽畜糞便也要及時清理入集中糞池。
5.做好防蠅滅蠅,防鼠滅鼠,滅螨防螨。糞缸、糞坑中加藥殺蛆;室內用蒼蠅拍滅蠅,食物用防蠅罩遮罩;動物尸體要深埋,土層要夯實。保持住屋和附近地面整潔干燥,不要在草堆上坐臥、休息。
6.如果感覺身體不適時,要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診治。特別是發熱、腹瀉病人,要盡快尋求醫生幫助。其次是遵聽醫囑,配合傳染病隔離,注意相關藥物使用方法。
7.注意手部清潔,不用手、尤其是臟手揉眼睛。各人的毛巾、臉盆、手帕應當單用,如果不得不與病人共用臉盆,則應讓健康人先用,病人后用,用完以肥皂將臉盆洗凈。
8.接觸病人的人應帶口罩,口罩應每天換洗和消毒。如皮膚、粘膜被患者的血、尿或口腔分泌物污染,應立刻用消毒酒精擦拭消毒。被病人血、排泄物污染的環境和物品也應及時消毒。
9.為預防皮膚擦爛,應保持皮膚清潔干燥,隨身用毛巾等擦汗。可以在皮膚皺折部位撲些痱子粉。下水勞動時,每隔1~2小時休息一次,擦于腳,在陽光下曝曬片刻。每次勞動離水后,一定要洗凈腳,穿干鞋。當發現腳部皮膚破潰并有加重趨勢時,如情況許可應暫時不要下水。要設法穿長統靴。有足部皮膚病的應少下水。
10.在血吸蟲病流行區,不接觸疫水是預防血吸蟲病最好的方法。接觸疫水前,在可能接觸疫水的部位涂抹防護藥,如防鋤霜和皮避敵等,穿戴防護用品,如膠靴、膠手套、膠褲等。接觸了疫水應主動去血防部門檢查,發現感染應早期治療,以防止發病。
11.注意心理健康。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,在被水圍困的現狀下,找些感興趣的事做,保持良好的生活規律。
12.關注特殊人群護理。為老、弱、病人盡量營造好一點的環境,減少死亡。
13. 對被洪水淹過的房屋內外,要開展消毒殺菌工作:一般用“84”消毒液按1:60比例配水后用噴霧器對應消毒的場所進行噴灑。